ホーム > クローズアップ > 聞いてみなければ解らない!人物インタビューシリーズ

聞いてみなければ解らない!人物インタビューシリーズ

『东丽先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董刚 董事长・总经理 访谈!』2024/1/8

<strong><font style="font-size:19px">总部与中国法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入乡随俗”“百闻不如一见” </font></strong>

总部与中国法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入乡随俗”“百闻不如一见”

<strong><font style="font-size:19px">——东丽先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董刚 董事长・总经理</font></strong>

——东丽先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董刚 董事长・总经理


 
东丽先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董刚 董事长・总经理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武汉大学)电子测量仪器专业本科学士毕业后,留校担任讲师并取得了图像处理专业硕士学位。其后又获得日本文部省的奖学金赴日留学,1995年取得了大阪大学人工智能及机器人视觉系统专业的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东丽工程株式会社,分属滋贺县的技术中心,先后担任首席工程师、海外事业企划部主管等职务。2004年被派往中国,主要负责液晶显示器、半导体、锂电池等相关设备的国内业务。2006年担任董事,2019年升任东丽工程株式会社理事并担任东丽先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21年6月升任董事长总经理至今。

东丽先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东丽工程株式会社(以下简称“TRENG”)驻中国代表处。2002年由TRENG100%出资成立了中国法人(上海华丽咨询有限公司),为进一步明确其为东丽的集团企业,于2022年3月更名为现用公司名称“东丽先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目前,总部设在上海,浦东设2家分公司,北京、深圳、成都设有分公司,从事精密机械、设备维修、安装与调试,工程技术与管理咨询,以及精密机械、工程设备、零部件、软件的销售。

“目前我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辅助销售日本开发制造的产品和向中国客户提供技术服务。但我认为要开发更符合中国市场特定需求的产品,还是在中国本地进行更为高效。特别是中国在锂电池方面的需求,由于EV方面的运用正在不断扩大,并且可以预见未来在蓄电池方面的运用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也在考虑与总部一起,加大锂电池相关的新技术在中国的设计开发”董刚董事长总经理说道。


 

◆◆◆ 在中国,业务合作要从高层间的携手开始 ◆◆◆

目前东丽先端工程技术的客户几乎100%都是中国本土企业。董刚董事长总经理提到,与中国企业合作最重要的是与核心高层的关系。“与日资企业合作时,基本都是由部长、课长级别作出决定,只要不是大项目,高层领导很少直接参与。但是中国企业却不一样。高层与高层之间如果没有直接会面达成共识,合同的进展将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曾经与一家中国企业的采购总监谈业务,就在即将要签合同时,却因为对方企业的总经理不同意导致合作停滞。这放在日本的商业习惯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中国的营商环境下与高层领导的面对面交流非常重要。现在总部也理解了这方面的文化差异,因此总部的领导会定期来华拜访客户。”


 

◆◆◆ 中国法人的负责人以及派驻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什么 ◆◆◆

董刚董事长总经理提到,强烈的责任感、率先垂范、以及很好的平衡意识,是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负责人所必须具备的三项能力。“当客户面临问题时,我们应该全力配合负责到底,直到把问题解决。同样地,当下属碰到困难时也要做好他们的坚强后盾。这就是责任感。还有就是率先行动,给下属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的率先垂范。如果自己不做表率,下属怎会愿意跟随。此外,能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恰当分配业务和职权范围的平衡感也很重要。”

董刚董事长总经理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认为派驻人员另外还需要一种平衡感。“有些派驻人员虽然身在本地法人,但心里却一直觉得自己是总部派来的,有意无意地会高高在上地看待本地法人。这会使本地员工认为派驻人员不会理解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不信任感。彼此之间竖起了壁垒,导致工作受阻。俗话说‘入乡随俗’,既然人在本地,就应该站在当地的角度,配合当地的需要。同时保持总公司与本地法人的两种视角,充分起到总部与本地法人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这种平衡感是派驻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

“减少总部和当地的隔阂”——这正是日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却让许多派驻人员和本地员工感到头疼。“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此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努力。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会定期邀请日本总部的社长、董事乃至各事业部的负责人来中国访问,让他们亲身观察感受一下当地的情况。通过这些来华访问,让他们体会到中国的实际情况,而不仅仅执着于日本的观点,这样可以加深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并且我们还会安排客户去日本总部访问,创造领导间会面的机会,这样客户也能更容易更直观地理解我们的企业理念和文化。”


 

◆◆◆ 将本地员工派遣日本制度化,加深技术学习 ◆◆◆

我们在招揽优秀人才,维持并提高工作积极性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我们会在年终总结大会上对员工进行表彰。特别是连续工作5年、10年、15年、20年的员工,我们每5年进行一次纪念表彰,以表达公司对每一位员工的重视。此外,我们也很重视培训制度。除赴日出差以外,我们还为公司的中国员工提供派驻日本1年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总部的业务体验提升技术能力。期待他们在日本深入学习技术回国后,可以自己应对解决技术方面发生的问题,同时希望他们通过了解日本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方式,能够成为促进相互理解的桥梁。”

 

◆◆◆ 构筑人才体系,实现总部与本地法人的人才完美互补 ◆◆◆

在访谈的最后我们询问了董刚董事长总经理对未来中国事业的展望。“我公司从事的半导体、显示器、生物、锂电池等领域,在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否抓住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商机,取决于我们公司的积极性和战略方针。中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我们仍要保持‘行稳致远’的精神,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相信一定能开创出光明的未来。

另外,在人才运用方面,日本企业大多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30岁的中间层比较薄弱,而中国本地法人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正好可以完美补足日本公司欠缺的年龄层。我们想充分运用这种年龄差异,构筑人才体系,以便更好地抓住国际商机。我们坚信通过消除总部与本地法人间的人才壁垒,从真正国际化的视角发展企业,就能实现更快速的商业发展。在优秀年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方面,薪酬福利自不必说,还要让他们看到成长的机会和公司的未来。今后我们仍会不断追求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与发展。”董刚董事长总经理坚定地说道。


中智感言:

作为在华日企中为数不多的中国籍经营者,有着博士学位与大学执教经验的董刚董事长总经理非常重视员工的成长教育。10月份受中智邀请参加了在长沙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并被授予“国际人才导师”称号。在中智日企俱乐部智樱会的【未来・未定】语录的博鳌国际人才导师特别篇中,董刚董事长总经理为我们赠言“只有熟悉人才、活用人才的企业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访谈过程中,他风趣幽默的谈吐,让我们意犹未尽。喜爱高尔夫运动的董刚董事长总经理健康幽默儒雅敏锐的领导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董刚董事长总经理与博鳌亚洲论坛潘基文理事长、中智集团高层一行合照 (第2排右数第8位)


中智日企俱乐部智樱会冯串红部长一行与董刚董事长总经理合影留念

※「公司名、职位名为访谈发布时信息」